4月5日:晴 [by yuxi]

周一开车去北费的恒发超市囤粮。恒发限制入场人数,不能入场的人在店外排着队,用购物车分隔彼此的距离。我说,美国人大概想不到这辈子还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吧,跟配给制一样。俺家直男观察了一下说:我怎么觉得大家好像排得都挺开心的……

我们去得有点晚,很多新鲜蔬菜和肉类都卖完了,但是白萝卜,大白菜,蒜苗,花菜,油菜之类的东西还是管够。排骨,牛腱之类的肉类也很充裕,主要是火锅肉片全卖光了,好在我们之前尝试过一轮,觉得大部分冷冻火锅肉片都不怎么好吃,要么太肥要么太老,也没有觉得太可惜。我已经在网上下单买了切肉机,不过要很久才能送到,这几周就考验刀工吧。米,面,干货,冷冻速食完全没有缺货的意思,冷冻饺子和烧卖一如既往地买三袋优惠。超市里人人戴口罩,售货员更是口罩手套护目镜全套装备。

偷看别人买了什么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年纪大一点的普遍只买米,面粉,调料,蔬菜和生肉,年轻人几乎人人都整箱囤饮料,零食和方便面螺蛳粉。我看了看自己购物袋里的蔬菜和肉,觉得自己这样太显老了,赶紧又去抓了几包鱿鱼丝。结账的时候,排在我前面的阿姨买了6-8瓶酱油,我目瞪口呆,心里琢磨着居家会让人变得爱吃咸?回家之后接到Z哥电话,说德国的网上亚超酱油也断货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真是太复杂了,总是在猝不及防的地方来个断货。

电话上和Z哥聊了一下,感觉德国管得比美国还紧一点,但是德国人也显然比美国(高校)人更心大。Z哥的上司还觉得wfh很扯,坚持让下属都去上班,美国这边的高校倒是非常干脆地禁止去学校了,也没有听说哪个老板要求下属继续去的。另外我们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美国和德国都是白人最不爱戴口罩。Z哥看到的戴口罩的基本是亚洲面孔包括印度人,我看到的除了亚洲人,非裔戴口罩的比例也相当相当高。往返超市路上,我看到很多戴着口罩的非裔。美国(或者说费城)人接受口罩的速度还是挺快的。回想一下,最早在两周多前,WHO刚刚宣布pandemic的时候,我已经看到部分搭乘火车的乘客和开uber的司机戴上了口罩。之后几天在超市看到很多人没有口罩也会用围巾之类的捂住口鼻。这几天就每次下楼都能看到不少人佩戴了。考虑到一个人从“决定戴口罩”到“买到口罩”往往还要几天时间,费城的很多居民应该是在宣布pandemic后没几天就开始购入口罩了。

戴口罩这件事的分歧在我看来比较像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医疗文化差异的一部分。在一开始欧美国家不建议佩戴口罩的时候,我经常听到国内对此的批评,有的说这是对中国经验的傲慢,有的说这是歧视,有的说这是因为缺口罩。最后一种意见经常伴随着“欧美没有制造能力”的嘲笑,这在我看来,倒更像是一种来自制造业大国的优越感。实际上,欧美国家对于不佩戴口罩的建议和他们大多数的医疗建议一样,更多是一种对理性的执念。大家都知道没有数据证明在感染者密度很低的时候,戴口罩能带来显著好处。但是中国的医生的思路是,从道理上来讲,呼吸道疾病把呼吸道挡起来“理应是有用的”。而欧美很多医生的思路是,“这件事未经证实”。而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很多事情的发展到最后是反直觉的,死理性派的坚持不仅绝非傲慢或愚蠢,反而是一种谨慎谦卑的态度——当然,对于现实来讲,可能过度谨慎了。况且,我们会发现,即便死理性派也都是有限度的,只要有事实证据支持,欧美医生照样分分钟改变观念,推广起口罩。(这里要补充一个趣事,有德国专家表示,戴口罩“比禁足好”,德国人真的是……很不喜欢被关在家里啊……)

令人悲哀的是,在口罩争议中,我看到很多非常不科学的讨论,大概就是“科学家登上山顶,发现哲学家总在山顶等着”的那种感觉。科学训练其实还是一个比较漫长而且成系统的过程,但是新冠疫情将很多科学的问题放到了整个社会的讨论热点上,这让很多缺乏科学训练的人基于短时间内看到的科普文章就试图做出判断,其实是很可怕的。在疫情期间,我看到很多未经科学训练的朋友试图对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的专业问题做出结论,并且批评那些不同意自己意见的学者,认为对方“没有看xx paper,不了解我所了解到的信息”。虽然全社会对科学技术问题有热情是很好的,但如果只是搜一些科普资料来看,甚至搜几篇文章,查一查里面的专业术语,实际上并不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视角。 我一直觉得,科普比起正规的科学训练,所差的并不是让读者“知道了什么”,而恰恰是令读者“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现在很多自媒体喜欢做“向大众介绍前沿科学”的生意,在这样的文章里,难的不是讲清楚一个新的技术或者现象,而是如何避免读者产生某些错误的印象。这不但很难,往往还是不符合传播者利益的。写到这里,就想到前几个月有一篇很火的讨论中国该不该建高速对撞机的文章,被很多内行人士痛批。那篇文章的行文是很“好看”的,某种程度上倒是更容易令读者意识到“不严谨”,而现在的很多“介绍前沿科学”的文章,则摆出一副严谨的口吻,实际上在某些证据和论证上做一些微处理,就足以形成误导。

另外一个无奈的事情是,随着近日大量中文自媒体把美国写得好似僵尸围城,另外一拨中文自媒体开始反驳,但是反驳的内容总是会拐到“川普做得挺好的”上面去。给人感觉是一边站队“川普sb+美国已完”,一边站队“美国挺好+川普牛逼”,如果你想说“川普确实做得很糟糕,但美国并不是总统sb了就会僵尸围城”,大约会觉得非常迷茫,在两拨自媒体汹涌浪潮的夹缝中无处容身。不过这件事我倒是很快想开了——大概是因为多数人都会觉得川普做得不怎么样,也都不会天真地认为美国已经僵尸围城,所以这种话没有卖点,也没必要说吧。 不过,还是会有点沮丧地想,我们这些跨(中美)文化生存的人,本该作为文化之间的“桥”,向一方解释另外一方的思路,而不是为一方攻击另外一方提供炮弹。在现在这个时候,至少我所看到的跨文化主题的中文自媒体,以压倒多数在做着提供炮弹甚至无中生有创造炮弹的事情。我一开始是有点愤怒的,但这两天想了一下,觉得不止是不同文化之间,即便同一个国家,同一种文化之内,很多人还不是在做着无中生有制造对立的买卖吗?也许创造矛盾而不是合作就是很多人的career path吧。况且合作一定比对立好吗?这就不是我能讨论得了的问题了,我只能代表自己说我喜欢合作吧。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