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Coronavirus Diaries Overseas
Search…
海外疫情日记
秘鲁 利马
4月12日:简单地从数据来看南美的疫情 [By Greca]
4月6日:喜忧参半的秘鲁 [By Greca]
3月29日:秘鲁疫情的碎碎念 [By Greca]
法国 巴黎
3月17日:[by K]
德国 柏林
3月17日:措施进一步升级和封城对自由职业者的影响 [By 符号周]
3月14日:柏林封校了[By 符号周]
英国 伦敦
3月22日:英镑:人民币 1:8.21[by 曹鹅]
3月20日:飞:记一次疫情期间的骑行 [by 周盐]
3月19日:困惑中前行 [by Yuanto]
3月18日:[by Yuanto]
3月14日:[by Yuanto]
西班牙 马德里
4月13日:被Netflix统治的时间
3月24日:卡夫卡日记与基督山伯爵
3月23日:夹缝中求生的留学生们
3月22日:no country for old men, “老无所依”的西班牙人 [By Fan]
3月20日:西班牙,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By Fan]
3月19日:西班牙封国第一周,略萨被封杀的第三天 [By Fan]
美国 纽约
6月26日:phase 2 [by 亦然]
6月12日:Chinese Feminists for Black Lives [by Eva]
6月8日:重启 [by 子亮]
5月26日:有什么大不了的嘛 [by 亦然]
5月20日:屁尼 [by 亦然]
5月12日: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by 亦然]
5月5日:天台 [by 亦然]
5月4日:拖延是害怕直面失败的掩护 [by 亦然]
4月26日:昨日的世界? [by 子亮]
4月23日:鸡尾酒是什么 [by 亦然]
4月21日:天气变化无常 [by Eva]
4月19日:疫期的音乐 [by Eva]
4月16日:請問這次可以先玩到這裡嗎 [by 亦然]
4月12日:受害者情感 [by Eva]
4月10日:隔离中的时间感 [by 子亮]
4月9日:日记与常态化生活 [by Eva]
4月8日:关心和责备 [by Eva]
3月19至4月7日:纽约记录 [by Eva]
4月7日:自我调整策略解析 [by 亦然]
4月5日:瘟疫里的臆想 [by 叶语]
4月3日:在例外状态重筑日常 [by 子亮]
4月2日:习常带来的恐惧、欣慰和警惕 [by 亦然]
3月31日:想象自己即将死亡 [by 亦然]
3月29日:每天耍废是这么痛苦的一件事 [by 亦然]
3月21日:我感觉到⼀丝奇异的快乐 [by 亦然]
3月18日:[by 萧萧]
3月13日:[by 萧萧]
美国 亚特兰大
4月8日:各自的回音室 [by 憨憨]
4月2日:漫长 [by 苏诺]
3月17日:戴口罩吗? [By Wendy]
3月17日:买菜有点难 [by 苏诺]
3月15日:调整信息摄入源 [by 苏诺]
3月15日:摆动的浮木 [by Wendy]
美国 旧金山
4月2日:眼睛哭肿到底哪里像核桃了?![by Yang]
3月20日:超实用生活小诀窍——如何活得没有尊严 [by Yang]
3月18日:人生赢家,坐拥狗后宫 [by Yang]
3月17日:江南皮革厂倒闭了,全部清仓,一件不留 [by Yang]
美国 西雅图
3月17日:疫区日记1 [by 聪明]
3月23日:疫区日记2 aka 自媒体议论文流水账2 [by 聪明]
3月28日:疫区日记3 [by 聪明]
美国 波士顿
3月20日:Leslie迹&浪宅生活记录 [by Leslie]
3月19日:睡眠&时间&今日份幸福 [by Leslie]
3月18日:戴口罩去买菜 [by 那个淡]
3月18日:推荐&自证预言&今日幸福 [by Leslie]
3月17日:飘零动荡 [by 那个淡]
3月17日:使用forest小tips [by Leslie]
3月16日:关于安全感的思考 [by Leslie]
3月15日:戴口罩出门&跟司机的交流 [by Leslie]
3月14日:疫情之下update&今日selfcare [by Leslie]
3月13日:厨房造作&刷剧&联系朋友 [by Leslie]
3月12日:囤货&戴口罩 [by Leslie]
3月11日:信息update&过度恐慌&生活记录 [by Leslie]
3月10日:update&照顾好自己 [by Leslie]
3月9日:update&时事&地铁小事 [by Leslie]
3月8日:update&国际劳动妇女节 [by Leslie]
3月7日:update&戴口罩&小幸福 [by Leslie]
美国 圣地亚哥
3月17日:我也被种族歧视了 [by 付航]
美国 伯明顿
3月26日:撕开肮脏的纱 [by 暴力喵]
3月25日:推开世界的门 [by shumang]
3月19日:小本生意 [by 暴力喵]
3月16日:海外 [by 暴力喵]
美国 费城
6月9日 Black Lives Matter 黑人同命
4月26日:长远看我们都将消失 [by 夕岸]
4月16日:接踵而来的zoom meeting与简易版红烩牛肉 [by M]
4月13日:暴风雨天气里的北欧三文鱼浓汤 [by M]
4月12日:复活节的一顿叉烧 [by M]
4月9日:这几周来最快乐的一天[by M]
4月8日:努力自我调适 [by M]
4月6日:持续的低落情绪和上得艰难的网课 [by M]
4月5日:晴 [by yuxi]
4月4日:逝去的星光 [by M]
4月2日:隔离与社会时间 [by 夕岸]
3月30日:不确定性的深渊 [by M]
3月28日:最可怖的也许还不是病毒本身 [by M]
3月26日:晴 [By yuxi]
3月26日:无法处理的情绪 [by M]
3月25日:游戏和游戏化设计 [by 夕岸]
3月22日: 昨天、今天或是明天 [by M]
3月22日:我知道我是paranoid,但是我paranoid了 [by gawiel]
3月21日:网课恢复与监控社会 [by 夕岸]
3月20日:自我隔离一周:不断升级的panic [by M]
3月19日:费城抗疫第一周的流水账 [by yuxi]
3月18日:伯尼竞选与网络动员 [by 夕岸]
3月18日:to further complicate matters [by gawiel]
3月17日:instagram上的芭蕾舞课 [by gawiel]
3月16日:疫情加速和学术圈 [by 夕岸]
3月15日:自动化与职业隔离 [by 夕岸]
3月14日:服务业劳工和网课 [by 夕岸]
3月13日:线上办公成本 [by 夕岸]
3月12日:大学清校与物资短缺 [by 夕岸]
美国 宾州州学院
3月16日:停工停课第一日 [by Tori]
3月21日:目前还稳定的,只剩情绪了[By Tori]
美国 哈里斯堡
3月20日:[by Kyle S.]
美国 北卡
6月27日:终篇 [by Sam]
6月4日:从新 [by Sam]
5月31日:无题 [by Sam]
5月10日:平等快乐的权利 [by Sam]
4月17日:寻找内心波澜 [by Sam]
4月4日:保质期 [by Sam]
3月27日:被裁员了 [by Sam]
3月20日:传播善意 [by Sam]
3月19日:时间管理 [by Sam]
3月18日:寻找内心平静 [by Sam]
3月17日:外向型人格噩梦 [by Sam]
3月16日:北卡一周 [by Sam]
美国 普林斯顿
4月29日:州公园重新开放啦![ By 林之]
4月28日:《危机中的24小时》[By 林之]
4月27日:独角兽拼图大功告成![By 林之]
4月15日:1200美金 [By 林之]
4月14日:生活新常态 [By 林之]
4月13日:要熬出头了么?[By 林之 ]
4月10日:四月冰霰 [By 林之]
4月9日:新泽西确诊数超过武汉 [By 林之]
4月8日:在家门口看天鹅打架 [By 林之]
4月7日:“那又怎么样呢!” [By 林之]
4月6日:给美国医护捐口罩 [By 林之]
4月5日:一次小型社会调查·续 [By 林之]
4月4日:小聚絮谈 [By 林之]
4月3日:祭奠 [By 林之]
4月2日:羊肉带来快乐[By 林之]
4月1日:四月到了 [By 林之]
3月31日:红酒换口罩 [By 林之]
3月30日:一口自制鸡汤 [By 林之]
3月29日:今日无事 [By 林之]
3月28日:两起车祸死亡 [By 林之]
3月27日:一次小型社会调查 [By 林之]
3月26日:南新泽西的桃源 [By 林之]
3月25日:月亮旁边看不到星星 [By 林之]
3月24日:唱片店的故事 [By 林之]
3月23日:下雨天炖牛肉 [By 林之]
3月22日:口罩之谜 [By 林之]
3月21日:“拧紧螺丝钉” [By 林之]
3月20日:按下停止键的校园 [By 林之]
3月19日:一方平静 [By 林之]
3月18日:Double Trouble [By 林之 ]
3月17日:未来就像盛夏的大雨 [By 林之]
3月16日:新泽西的半“宵禁” [By 林之]
3月14-15日: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By 林之]
3月13日:第一例确诊&南新泽西的鬼村 [By 林之]
3月11-12日:大学停课了 [By 林之]
3月7-8日:原来还有种病叫“新冠”?[By 林之]
美国 伯克利
3月16日:牛奶鸡蛋不会缺,善意和爱更珍贵 [by 小乐]
3月19日:功亏一篑的时候,就该是人类学家附体的时候 [by 小乐]
美国 威廉斯堡
5月5日: Horrible Coping Skills
5月4日:It doesn't worth [by 清秋]
4月20日: 透支时间的信用卡 [by 清秋]
3月21日:不动人的真心 [by 清秋]
3月20日:Withdraw Opinion 与 PMS [by 清秋]
3月19日:麻木的雪崩 [by 清秋]
俄勒冈 波特兰
5月6日:现在开始写还不晚 [by -L-]
加拿大 温哥华
3月15日:我可能需要开始隔离了?[by阿麦]
3月16日:哭鼻子数次,最开心的时刻竟是看了个缓解颈椎疼痛视频…[by 阿麦]
3月17日:和赵阿姨共度的一天 [by 阿麦]
3月18日:今天换成和老爹共度一天……[by 阿麦]
3月19日:感到胸闷结果发现是浴巾勒得太紧 [by 阿麦]
3月20日:还有书读已是幸事+疫情和身份认同 [by 阿麦]
3月21日:“现在就剩下时间了”[by 阿麦]
3月22日:开始感觉向下滑[by 阿麦]
3月23日:怒 [by 阿麦]
3月24日:改完了小说+疫情和self care [by 阿麦]
3月25日:小说被夸了!我要飞上天了我![by 阿麦]
3月26日:疫情期间的娱乐(教网课和online KTV)[by 阿麦]
3月27日:疫情下的娱乐2—Netflix Party [by 阿麦]
3月28日:疫情下的家庭日常 [by 阿麦]
3月29日:登陆十周年快乐!(和我的挨打回忆)[by 阿麦]
3月30日:啥也没做想不出高光时刻的一天…[by 阿麦]
3月31日:如何在家坐拥天下 [by 阿麦]
4月1日:虚惊一场!![by 阿麦]
4月2日:失业在家转型h文写手?[by 阿麦]
4月3日:一个小小的research project [by 阿麦]
4月4-5日:一月初至三月初回顾[by 阿麦] (未完待续)
4月5日:哎呀昨天的坑还没填…[by 阿麦]
4月6日:前天的坑还是没写完…[by 阿麦]
4月8日:My Period Unleashed the Devil in Me [by 阿麦]
4月9日:性侵未成年少女+动森下架 [by 阿麦]
4月10日:终于我也是有岛的人了!(多图预警)[by 阿麦]
4月11日:沉迷动森的第一天[by 阿麦]
4月12日:上岛逃避现实 [by 阿麦]
4月13日:不要轻易考验人的意志力 [by 阿麦]
4月14日:发不出的YAVT测试结果 [by 阿麦]
4月17日:一定要撑下去![by 阿麦]
4月19日:不能评论的演唱会+Project zoom call [by 阿麦]
4月22日:身体提醒我要好好吃饭+亲密关系反思 [by 阿麦]
4月27日:记录一次meltdown [by 阿麦]
4月30日:记这几天的一些开心事[by 阿麦]
5月11日:五月以来的一些琐事
5月25日:过敏药止痛药褪黑素安眠药
6月15日:The New Normal [by阿麦]
日本 东京
4月5日:今年的第14周 [by禹火勺]
4月12日:反正这一年已经快过去了一半不是么 [by禹火勺]
4月19日:“我什么都没有” [by禹火勺]
4月26日:周六搬家了[by禹火勺]
5月3日:双层芝士汉堡套餐外加一个超级麦旋风谢谢[by禹火勺]
5月10日:有交集的人[by禹火勺]
5月18日:谁知道生活的本质[by禹火勺]
俄罗斯 圣彼得堡
3月16日-3月18日:开始有了疫情迫近的氛围 [by 小武]
4月9日:你们的国家会感到愧疚吗 [by 小武]
5月11日 室友花钱测新冠买心安 [by 小武]
丹麦
3月20日:丹麦【by 张眼】
3月30日:一些梦 和 想[by Nandi]
4月21日:一些关于疫情的流水账【by Ke】
瑞典 隆德
4月7日:一个清洁小工/艺术史学生的分裂生活[by 事务员Z]
3月26日:‘...has spread everywhere like a virus’ [by 事务员Z]
3月24日:‘一个人把悲惨传给另一个人’ [by 事务员Z]
3月23日:'没有哪一天复制昨日' [by事务员Z]
3月21日:‘still out of sync/way out of sync’ [by 事务员Z]
3月20日:‘‘ My life is sweet and my skin is crawling’’[by 事务员Z]
3月19日:‘国王的演讲’ [by 事务员Z]
3月18日:‘Everything dies under their hands and they don’t know why’ [By 事务员Z]
3月17日:“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By 事务员Z]
墨西哥 San Cristobal
4月21日:打游击学习【by 付航】
3月23日:我的墨西哥朋友悄悄撕下中文对联 [by 付航]
3月20日:The last flight out of USA [by 付航]
其他平台资源整理
3月21日:进入紧急状态一个礼拜,我在美国超市的囤货见闻 [by rere]
3月17日:我在疫情中的意大利,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by 意视窗]
3月8日开始:意大利疫情封城日记 [by 及时雨]
3月15日:纽约抗疫日记 [by Wanda]
3月15日:为什么我们应该戴口罩,并且这不是一个文化问题 [by yz]
3月13日:疫情之下,中西方的“口罩观念之争” [by 形色小葱]
3月15日:疫情下,一个中国人在纽约的日常 [by 之唯]
推荐英文疫情日记平台Spread Stories Not the Virus
推荐项目Sinophobia Tracker during CoronaVirus
Powered By
GitBook
3月16日:牛奶鸡蛋不会缺,善意和爱更珍贵 [by 小乐]
给澎湃的供稿
我和丈夫,还有三岁半的孩子,生活在和旧金山一桥之隔的伯克利。因为地处华人聚集的湾区,也因为是西海岸大城市,我很早就意识到新冠疫情发生在身边是迟早的事。
华人的煎熬
在过去的近两个月里,我看到海外华人因中国的新冠疫情备受煎熬,这种煎熬可以总结为三条:
第一当然是为国内的疫情揪心。
大家不分日夜的听、看、聊着步步惊心的疫情发展,组团购买防护物资,急送回国。 随着国内的需求增长,几天内市面上的口罩就抢空了。 大家顾不上日后自己没口罩用的风险,一心只想着支援战疫前线。
第二是在华人内部,人人自危和害怕自己被种族歧视之间的纠结。
因为新冠疫情起源在国内,所以从国内,尤其是武汉来美的人成了众矢之的。小区或者孩子学校,谁家最近有人从国内回来,消息会瞬间扩散。微信群里轮番上阵,规劝来人自行居家隔离,呼吁学校停课保护孩子,引发了一场场论战。可怜的是,很多华人一边人人自危,一边也恐惧自己和孩子成为种族歧视的受害者,有种腹背受敌,里外不好做人的崩溃。
第三种煎熬来源于现实和头脑中两个世界的分裂。
虽然身在国外,但很多人信息来源多为中文平台,所以心理感受更贴近国内。而在上周之前,大部分当地人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停留在流感上,大多见面时谈笑拥抱,生活云淡风轻。这多少让人觉得安慰,但也催生一种风雨欲来的焦虑。更别提因认识不同而产生的各种纠结,比如到底戴不戴口罩。
然而现在,这一切煎熬都被远远抛到了脑后。最近两周,美国的疫情快速恶化,政府管控剧烈升级,百姓们谈到病毒也都面容严肃。
所以过去的两周发生了什么,我所生活的这个小城的人们都经历了什么呢?也许我自己亲身经历的片段能让你们体会到一二。
在说这几个小故事前,我先简短介绍一下伯克利,因为一个地区的政策出台、社区反应,都和当地文化密不可分。
伯克利绝非一个面目模糊的小城。虽然它的面积只有上海徐汇区的五分之四,人口约12万也只有徐汇区的十分之一,却充满了传奇的故事和人物。著名作家Michael Lewis说过一句拉仇恨的话,“ 仅因为我住在伯克利,就让陌生人对我比住在其他地方,比如Palo Alto (斯坦福大学所在地), 更感兴趣。“
伯克利到底特别在哪里?这里是美国民权运动的大本营,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极高。这里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斯国家实验室所在地,满大街左派知识分子、科学家、艺术家、嬉皮和流浪汉。这里的空气里充满了love & peace的芬芳,书卷气和大麻味。 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有五个公共图书馆,大约20家独立书店,流浪汉也常常在加州阳光下享受读书。
谨慎又善良的路人
3月3号,伯克利出现第一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人,表面上看起来人们的行为方式并没有改变,但大部分人都知道了这个病毒不是流感那么简单。那个周末,我带着儿子去本地人最爱的Berkeley Bowl超市买菜,把车停在了地下停车场。我发现很多人已经把购物车装得满满的,似乎有屯粮的架势。
等我们买完菜出来,发现车打不着火了。家属走路去旁边的配件行买了移动电池,似乎也不管用。正当我们被困在地下一筹莫展时, 停在我们旁边那辆车的车主出现了,我随口问了这位中年女性一句,她是否有跳线电夹(jumper cable)她点了点头,打开了后车厢给我看。
接着,我很不好意思地问,她能否帮我们点着车,她就转身拿出来了连接线,递给我。在完全不说话的情况下,老公和她很有默契地接线、打火、收线,再还给她。她留下一个温暖的微笑,转身匆匆小跑去超市了。
或许是我想多了,但她在这个特殊时刻的全程沉默和果断相助,总让我觉得是一个完美的缩影:人们意识到了问题严重,和陌生人不敢再有热情的亲近,但依然坚定地保持着体面和善意。
以社会公正为己任的幼儿园
作为妈妈,从疫情一开始,我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学校关不关门。 一方面,我当然希望孩子健康;另一方面,我和老公都算是比较心大的人, 在城市只有几人确诊的情况下,也不希望学校关门,因为双职工家庭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让三岁男孩长期在家里待着,真的不知道如何运作。所以,当国内的长辈苦口婆心轮番上阵劝我们,别再送孩子去学校时,我也总是“嗯嗯啊啊”就过去了。
孩子去的学校,创办已有46年,是个一直坚持为不同族裔、阶层的家庭提供高质量早期教育的非盈利性机构。这段时间,校长已接连发了好几封信,详细介绍学校是如何通过各种措施,比如勤洗手、每日消毒来保护孩子的健康,并且也乐观地表示不会关校,除非几种情况——比如公立校区整体停课。
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病毒为全球大流行病,美国开始有公立学校停课关校,这是美国社会对新冠疫情感知的一个转折点。 从这天起,政策步步紧收,美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市场数次熔断,超市空架的照片也在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
3月12日,校长再次发信,告诉家长们如果关校,步骤如何,但再次表示这应该不会发生。谁知3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一个个州、郡、市接连宣布停课。当天晚上,伯克利校区也加入了停课大军。 脸书上看到哀鸿遍野的家长们,对于我, 这只等了太久的靴子终于落地了。
3月13日,果然一早收到校长关于停课的邮件,她表示老师会在接下来的一周继续上班,给家长如何在家带娃给予支持,同时也要商讨如何帮助无法在家工作的家长们。不是所有机构都提供在家工作的选项,低收入的家长在当前的局势下,更是无法承受不出门工作的。下午去接孩子时,老师和我们一一拥抱,孩子好朋友的父亲还乐呵呵地说:“回头约着一起去公园玩儿呀。”我当然感谢他的好意,但默想还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周末情况继续恶化,周一一早又收到学校的一封长邮件。校长开头就说,有很多家庭和她提出,想要提供帮助给需要的家庭,也想要继续和大家保持连接,然后介绍了孩子们在学校的日程安排,提供了全校家庭的花名册,还有一系列的居家养娃建议。 下午收到了第二封信,是家长委员会的一位家长代表发来的。介绍了接下来,如何一方面保持老师的薪水,一方面给不同收入家庭分梯级减免学费。这是第N次,我们对学校感动又敬佩。
公民自发互助
尽管在媒体上,我们看到的都是疫情的一再恶化,超市被抢购一空的货架,但给我印象深刻的,却是同样喷涌而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青年中年人对在疫情中对自己角色的理解。
疫情严重以来,人们逐渐熟悉了一种说法,叫flatten the curve (压平曲线), 意思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采取行动,改变生活模式,是为了延缓传染病暴发时间,降低医疗系统短期负担,让医疗资源可以用于最需要的人群。
因为有中国大量的案例和研究在前,人们明确知道新冠病毒对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严重性。于是很多媒体报道或政策宣传,叙事框架都是,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脆弱人群。在个人主义主导的美国,这种叙事透着些利他主义的滋味。
在这个叙事框架下,大量的中青年人参与到提供帮助、邻里互助的行动中去。在邻居聚集的网络平台Nextdoor上,很多人发帖表示自己愿意提供帮助,也有人创建google sheet让需要帮助和可以提供帮助的人各自列出自己的情况,对接需求。有一天晚上,当我点开其中一个表格,看到当时正有40多个人在线添加内容,愿意提供帮助的表格已经有上百行,还在持续添加,瞬间就红了眼眶。
在伯克利这个公民意识浓厚、行动活跃的地方,人们参与互助的内容覆盖全面,创意百出。 比如,有很多人在当地小商户购买礼品券,帮助小商户度过难关。伯克利的文化地标Moe’s 书店,在他们的Instagram 账号上发图感谢大量跑去购买礼品卡的顾客。也有人发起直接给因为社会停摆、活动取消而失去收入的音乐家、服务生、剧场演员等人的捐款。
我还看到在那张表格里有这么一条:“我是一个全职的性工作者,因为新冠疫情,我已经完全没有了收入,就快要吃不了饭,没地方住了。”而她的求助,也的确收到了不少捐助。
大传染之下,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3月3号,官方公布了伯克利第一例确诊病例的行踪,这位30多岁的居民2月23日从意大利返回,症状轻微,自己在居家隔离,并且已经看过医生。
本地的微信妈妈群里,一个妈妈说:“我们学区发邮件的,这混蛋去意大利回来被传染了。”
我:“ 为什么是混蛋啊,那是病人啊。”
对方回:“ 明知道意大利有疫情,为什么要去?”
我无意消耗时间去争辩这句话是多愚蠢,立刻退了群,只是觉得心被尖刀狠狠扎了。在这种时刻,我最想躲开的可能就是这种恶意。
伯克利这座小城,在爱和恨、科学和愚蠢、包容和狭隘、融合与分裂的对抗中,赢得胜利的从来都是前者。在很多城市的人们忙着屯粮屯卷纸,甚至屯子弹的时候,伯克利的大人孩子们在图书馆关闭前排着长队,井然有序地背着大包,按照一个人75本,一个家庭300本的上限屯书回家。
在这场对于很多人而言前所未有的全球大流行病面前,我们不会缺牛奶面包,也不能缺失了文明、善意和爱(love & peace)。
Previous
3月7-8日:原来还有种病叫“新冠”?[By 林之]
Next - 美国 伯克利
3月19日:功亏一篑的时候,就该是人类学家附体的时候 [by 小乐]
Last modified
2yr ago
Copy link